分享陕西省职称评审的基本流程

陕西省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人社厅对于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的流程和要求越来越复杂严格了。在2020年度对高级工程师的评审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评审的基本流程还是没有变化的。申报资料---审核资料---提交资料---评审答辩---公示结果----下发证书。

一、申报资料

陕西省的高级工程师评审政策不比其他的省条件高,也就是说在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也可以破格进行申报,但是有些省就不可以,必须要满足申报的硬性条件,也就是陕西省人社厅G网下发的职称评审政策文件里的条件。

二、审核和提交资料

因为职称申报的材料都是很容易作假的而且也有很多不满足申报条件的人报名,所以评审表和申报材料提交上去后都是需要经过审核的,审核通过之后正式的提交到人社厅职称科,筛选出来的符合条件的申报人员。

三、评审答辩

到了评审答辩这一步,可以说是距离拿到职称证书,已经是成功了一大半了。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审核材料哪一步就已经刷掉了很多不符合要求的申报人员,来到了评审答辩这一步说明个人资Z已经非常不错了,而且评审答辩也不是很难,主要是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回答3-5个专Y性的问题。

四、公示和下发证书

答辩后的三个工作日之内会公布答辩结果,通过人员名单会在陕西省人社厅G网进行公示,在公示内的人员名单,人社厅职改办会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证书的 *** 并下发。

西安冠享定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条件不够联系雷老师)

[陕西省]陕西省职称资料审核要多久,陕西省职称认定要求

职称评审网上审核通过要多久

职称共分为四个级别: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中级工程师,副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正高级工程师。初级职称审核周期比较短,一年好几次申请机会,一般三个月就可以下证了。但从中级工开始往上每年只有一次评审,一般七八月开始递交材料进行初审核,然后复审,最后答辩(高级),12月份官网就会进行公示,第二年3-4月份左右就会陆续开始下证书!

一般三到四个月就差不多了,因为网上职称申报流程是:网报——初审——初审公示——报送材料——答辩(高级)——终审——终审公示——打印证书。

各大评委会每天要审核的申请和资料有很多,所以初审阶段,少则一周,多则一个月,申请可能没有结果,大家需要耐心等待。如果在网上通道关闭之后,申请还没有通过,那今年的职称评审就是错过了。

中级会计职称网上报名审核要多久

一般来说几个工作日就完成的,不会需要太长时间。中级会计资格审核主要分为:网上资格审核、现场资格审核、考后资格审核以及其他资格审核方式。中级会计职称备考资料包

网上资格审核:在考生报名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对考生填写的信息进行资格审核,考生随时关注自己的报名状态,审核通过后缴费即可。

现场资格审核:需要考生在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之后,携带身份证、报名表、学历证书等相关资料到指定部门进行资格审核。

考后资格审核:考生在三科成绩全部合格后,再提供相应资料到指定部门进行资格审核。

职称主管部门审核一般多久

职称主管部门审核一般一个星期左右。

在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后,在任职期内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申报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须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并且经过一些基本技能考试(如:职称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向本专业的评审委员会评委提交评审材料,经过本专业的专业评委来确定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

简介

职称也称专业技术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实绩,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素质的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认可的评价。

对个人来说,职称与工资福利挂钩,同时也与职务升迁挂钩,是求职的敲门砖,同时也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对资质企业来说,职称是企业开业,资质等级评定、资质升级、资质年审的必须条件。

中级工程师职称审核几天拿出评定结果

首先明确,每个省的职称评审政策会有一定差别,同省不同市也可能会有区别,具体需要研究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当年职称政策文件。

以深圳为例!

职称有四种方式取得:初次考核认定、评审、考试、考评结合,中级工程师通常采用评审方式取得,但知识产权、标准化中级采用以考代评,建筑工程、路桥工程、铁道交通工程中级采用考评结合。

申请评审中级工程师,相关评审资料取得时间为当前8月31日前,在9-10月份提交相关职称评委会初审,在12月提交给省级专技处,评审通过后,一般在次年5月份可以取得中级工程师职称证书。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陕西省2022年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资料什么时候送到市里

各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级各有关单位:

现就2022年度全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工作通知如下:

一、评审范围

1.全省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机构、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符合本地区正高级教师评审推荐要求的在职在岗教师。

2.当年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得申报;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得申报。

二、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 *** 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立德树人,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3.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之一线,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能出色地完成班主任、主持社团或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

4.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学艺术精湛,业绩卓著,形成独到的风格。

5.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 *** 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发展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6.在本教育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

7.具备较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并在实际教学、教研活动中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8.近五年,年均完成72学时以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少先队辅导员年均完成24学时以上的少先队专业培训。

9.近五年,个人年度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

10.实行专业技术岗位管理的单位,应按照申报人数与空缺岗位数1:1的比例申报;年内无空缺岗位或未落实评聘结合要求的单位,不得申报。

(二)学历、资历条件

1.取得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本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6年以上。

2.持后取本科学历参评,均须与所教专业一致或相近(确因教学工作需要且经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或委托所在学校考核表明能完全胜任现岗位工作的教师除外),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2年。

(三)教育教学业绩条件

任现职以来,作为之一完成人,在教育教学方面获得市级(厅局级)以上奖励。不同类型学校、教学研究机构和教师进修学校的中小学教师,还应分别具备下列条件:

1.高级中学

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240学时以上;有5年以上班主任或主持社团工作经历;承担市级以上的示范观摩教学或学术报告;培养和指导5名以上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90%以上。

2.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

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240学时以上(幼儿教师承担或指导过各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有5年以上班主任或主持社团、辅导员工作经历;承担市级以上的示范观摩教学活动或学术报告;培养和指导5名以上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90%以上。

3.教学研究机构

培养、指导8名以上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近五年,深入学校指导教育教学年均60天以上;近五年,年均执教6次以上的市级示范课或举办学术讲座。单位评议优秀率须达到90%以上。

4.教师进修学校

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160学时以上;培养和指导5名以上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近五年,年均执教2次以上的市级以上示范课或学术报告。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90%以上。

(四)科研成果条件

1.公开出版1部15万字以上的个人教育教学独著;或以之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正式教育刊物上发表3篇以上教科研论文,其中1篇以上发表在核心期刊。

2.教学研究机构、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主持完成1项以上省级和2项以上市级教科研课题;其他类型学校的教师,主持完成1项省级以上的教科研课题。

3.连续25年在农村和艰苦贫困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申报正高级教师时,可等量提供经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且已在本行政区域内同学段学校推广、对本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的参考教案、研究报告、教学教法经验总结等教学成果替代科研成果。

(五)破格条件

不具备上述学历、资历条件,但业务水平高,业绩贡献大,已聘任高级教师满3年且具备其他业务条件的优秀教师,若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项,可破格申报正高级教师。

1.公开出版1部(15万字以上)个人教育教学独著,并以之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发表4篇以上教科研论文;

2.主持完成1项国家级和2项省级教科研课题;

3.作为之一完成人,在教育教学方面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奖励。

(六)其他条件

1.城镇中小学教师(特殊教育教师除外)申报正高级职称时,必须具有农村学校任教1年或薄弱学校任教3年的经历(见附件2)。教学研究人员,在教学研究机构工作3年以上,每学年能够按照单位安排完成到农村或薄弱学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可视同满足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经历要求。

2.以管理为主的教学人员,任现职以来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

3.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获得市级以上 *** 部门表彰奖励的人员,可优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