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旅游学校的学校简介

陕西省旅游学校为陕西省人民 *** 授予的“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陕西省旅游局直属旅游院校、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中心、陕西省旅游局导游资格考试指定院校、陕西省教育厅省级示范专业学校、陕旅集团饭店管理公司人才基地、西安德纳达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日本、迪拜研修合作方西北地区唯一指定院校、世界金钥匙酒店联盟(中国区)人力资源基地、陕西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培训德才兼备实用型旅游企业中层管理和高级服务人才的任务。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该校从1987年开始招生陕西日报社中级职称,现在校生1700余人陕西日报社中级职称,自2007年至今每年短期培训2000余人。学校紧密结合行业特点陕西日报社中级职称,围绕旅游业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开设有旅游外语(旅游日语、旅游英语方向)、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省级示范专业、汉语导游、旅行社计调方向)、航空服务、中餐烹饪等11个专业,面向西北各省(区)招收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招生计划全部列入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发给由陕西省教育厅验印的国家统一的普通中专毕业证书。在校期间,学生可同时报考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大专和西南大学 *** 教育学院大专,毕业时获取大专、中专双学历。学校大力推进国际交流、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依托专业优势开办陕西日报社中级职称了日本研修班、迪拜研修班、西部机场集团西安德纳达航空班、陕旅集团饭店管理公司经理预备班、汉语导游精英实验班、成教大专班等特色班级,成为学校走强强联合、特色办学之路的新亮点。截止2009年,该校已累计为陕西、西北各省区乃至全国其他省市培养各类旅游从业人员23000余人次,其中很多毕业生已进入中层或高层管理岗位,成为旅游企业的中坚,还有一些毕业生赴意大利、日本、卢森堡、新加坡、香港、迪拜等地学习或就业。《中国旅游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电视台》等省级以上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成果。

学校现有教职工100人,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教师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37人。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达88.4 %,研究生学历6.8%,还有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截止2009年,先后有16位教师到比利时、德国、日本等国外旅游院校、企业进修学习,8位教师赴澳门参加国家旅游局组织的培训, 5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各专业教师均有省内外企业带队实习半年以上的一线工作经历。教师中有6人获得陕西旅游星级饭店职业培训师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3人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资格,4人获得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评委资格。学校还聘请了陕西省内四星级以上酒店、国际国内旅行社、航空公司、物业公司等行业的16名总经理、副总经理为 “客座教授”,定期来校讲学。此外,还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和饭店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外聘教师队伍。学校拥有省内一流的教学实训中心和 *** 电教中心,设有餐饮实训教室、日式客房、插花茶艺教室、调酒教室、模拟前台、多媒体语音听力教室、宽带接入的计算机 *** 教室、客房实训教室、阶梯式烹饪操作教室、形体训练房、图书室、阅览室等30余间,每间教室均配置有多媒体教学演示设备,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完善。

该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从1997年起,每年单独组织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来校洽谈的单位多达三、四十家, *** 人数均在当年毕业生的3到4倍。毕业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高,适应能力强,就业行业广,多年来就业率保持在100%。学校与西安、北京、浙江、广州、深圳、珠海、上海等地高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就业关系,实习生、毕业生供不应求,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扬。2005年被陕西省人事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20多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校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该校已具有了较高的教育培训质量和社会信誉。1990年,学生王西平在全国旅游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饭店服务知识与技能大赛中荣获之一名,捧回了“庐山杯”,该校荣获伯乐奖。1991年,在省职业学校、旅游学校烹饪知识与技能大赛中该校获得团体之一名和两个单项之一名(热菜、拼盘)。在全国举行的“太湖杯”大赛中,该校学生获三等奖、优胜奖。2004年该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饭店职业技能鉴定”, 98%通过鉴定,获得中级服务师证书;烹饪专业100%通过技能鉴定。2003年汉语导游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在全省4000多名考生中,有3名学生总分进入前10名,其中有2名同学被国家旅游局保送到吉林大学外语系韩语专业学习。2004年汉语导游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通过率60.8%,为全省更高,有10名学生进入全省普通话类前100名,其中1人获总分第二名。2005年导游资格考试通过率60.6%;2006年导游资格考试通过率64%;饭店管理、餐饮管理专业技能鉴定通过率100%。2009年在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该校承办的“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旅游服务类竞赛”中,代表该校参赛的6名同学在全部6个项目的比赛中获得5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6名教师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作为陕西省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排头兵,陕西日报社中级职称我们学校全体教职工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职教事业强烈的使命感,秉承“团结,务实,勤奋,开拓”的校训,为将陕西省旅游学校办成全国旅游中专学校中的名牌学校、精品学校而努力奋斗。

[陕西省]陕西日报社中级职称,陕西日报社级别

王松简介_松鸣岩滑雪场简介_岳松简介

王松,中国常用人名。较著名的人物有北京广外医院骨科医生王松,哈尔滨海关关长王松,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男嘉宾王松。

非诚勿扰男嘉宾

摘要

中文名: 王松

性别: 男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986年

所处时代: 现代

职业: 救援队员

简介

王松,男,1986年出生。2010年5月1号晚第21期(原定4月24日播出)将迎来一位感天动地的男嘉宾,来自于四川宜宾的救援队员。

王松是一个相貌平平的男人但是却布满着故事,高尚的职业却有着失败的婚姻,他在现场用朴实的言语表达出的无私大爱令让每个人动容,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谱写下了感人至深的诚挚恋曲,历来沉稳的心理学大师乐嘉也为其感动到落泪。

影响事件

在江苏卫视2010年5月1日播出的第21期《非诚勿扰》节目中,有一位名叫王松的男嘉宾,他是来自四川宜宾的救援兵。王松今年24岁,是一名来自于驻四川宜宾的国家救援队队员。一身戎装,正气十足,军姿出场让平凡的王松看起来英气勃勃,更给了现场女嘉宾很好的之一印象。但是他的身上充满了故事,他的职业更是让人仰望,因为父亲遭遇矿难身亡,他选择成为救援队员,参军三年来,王松已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救援行动。地震、洪水、矿难,别人都往安全的地方跑,他却总是冲在危险的之一线。尽管从事着低工资、高危险的职业,王松却总是憨厚的说他过的很开心,他用质朴的言语表示:“每当救出一个人看到家庭团聚,每当为国家挽回财产损失,我和战友都会觉得很骄傲,为了国家和人民,我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作为一名国家救援人员,尽管没被部队派去目前正在受灾的青海前线,但王松仍以军礼向青海前线的武警官兵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并呼吁大家一起支援青海玉树。对于这样一个朴实的男嘉宾,全场嘉宾为其话语间的诚挚和那份坚定的无私所感动至落泪,而历来在场上从未有情绪波动的乐嘉,也在心疼、敬佩之余都流下了热泪。

从事着崇高的职业,但是在感情上,王松是失败的,他早已经历过一次婚姻,并且有一个孩子。当初,家里因为他从事这种危险的工作,怕失去他而逼婚。在毫不知道爱情滋味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儿子,但妻子终因难忍贫困和孤单,抛弃他和孩子远走他乡。来到《非诚勿扰》,王松说他只想找一个对家人好、对孩子好的妻子,为了爱人他可以命都不要。

节目中,王松从始至终一直选择闫凤娇,即使泣不成声的那笛以及温情两位女嘉宾一直为他亮着灯,但最后闫凤娇最终拒绝了他,王松失败而归。

节目播出后,王松也引起了部分网友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节目组故意安排的,1500元的月工资、家中还有一个儿子,这样的他如何能走到《非诚勿扰》的现场,也有人认为他在节目中过于煽情以博取同情,还有人对于他的身份引起了质疑。

评价:朴实的救援队员

王松今年24岁,是一名来自于驻四川宜宾的国家救援队队员。一身戎装,正气十足,军姿出场让平凡的王松看起来英气勃勃,更给了现场女嘉宾很好的之一印象。但是他的身上布满了故事,他的职业更是让人仰望,由于父亲遭遇矿难身亡,他选择成为救援队员,参军三年来,王松已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救援行动。地震、洪水、矿难,别人都往安全的地方跑,他却总是冲在危险的之一线。尽管从事着低工资、高危险的职业,王松却总是憨厚的说他过的很开心,他用质朴的言语表示:“每当救出一个人看到家庭团圆,每当为国家挽回财产损失,我和战友都会觉得很骄傲王松简介,为了国家和人民,我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作为一名国家救援职员,尽管没被部队派去目前正在受灾的青海前线,但王松仍以军礼向青海前线的武警官兵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并呼吁大家一起支援青海玉树。对于这样一个朴实的男嘉宾,全场嘉宾为其话语间的诚挚和那份坚定的无私所感动至落泪,而历来在场上从未有情绪波动的乐嘉,也在心疼、敬佩之余都流下了热泪。

从事着崇高的职业,但是在感情上,王松是失败的,他早已经历过一次婚姻,并且有一个孩子。当初,家里由于他从事这种危险的工作,怕失去他而逼婚。在绝不知道爱情滋味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儿子,但妻子终因难忍贫困和孤单,抛弃他和孩子远走他乡。来到《非诚勿扰》 ,王松说他只想找一个对家人好、对孩子好的妻子,为了爱人他可以命都不要。

关于身份的质疑

网友shella_1991在天涯于2010-5-2 13:30:00发表质疑其身份的文章《质疑5月1日播出的《非诚勿扰》中的王松身份》,其表述为:“国家矿山救护队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建的事业单位,属国家应急救援中心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主要是采取业务指导、地方管理、资金支持等形式。王松所在的国家驻宜宾矿山救护队,我认为顶多也是这种形式,是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国家应急救援中心批准的地方救护队,其大部分队员是不列入事业单位的正式编制(至少在我市很多救护人员是聘用队员)。因此,王松不是部队编制,我也没听说过部队组建矿山救护队的事情。”

关于身份的验证

网友晨文在2010-5-4 19:54 在百度非诚勿扰贴吧发布《心理学破解《非诚勿扰》救援兵身份》通过多次对比心理,从语言、行为以及细微动作验证王松的身份以及背景属实,同时,《非诚勿扰》乐嘉博客关于王松的文章《王松的幕后》描述了王松在录制后有媒体误写其父亲“去世”让其义愤填膺的反应,在一定侧面也验证了其身份的真实性。

官方回应

回应一:

我不是军人,是救援队队员

24岁的王松,他是一名国家芙蓉救援基地驻珙泉中队的队员,具体负责矿山救援。当年通过正规考试,成为一名合同制的救援队员,节目中所说的1500块是指除去保险等之外的税后所得。救援无疑是高危职业,但王松接受采访时却表示过的很开心,他表示,“每当救出一个人看到家庭团圆,每当为国家挽回财产损失,我和战友都会觉得很骄傲,为了国家和人民,我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虽然王松不是一名军人,但是他是一名救援队员,节目现场向战斗在青海抗震救援之一线的队员敬军礼实属正常。至于有人质疑王松用职业换取女嘉宾同情,王松表示他跟参加《非诚勿扰》的其他男嘉宾一样,需要说明职业背景,而自己参加节目得到了领导允许,来《非诚勿扰》就是为相亲,对自己的身份及现况说明没有任何作假。

回应二:

参加非诚勿扰动机——不是炒作,是为获得爱情

谈及参加《非诚勿扰》节目的初衷,王松希望找一个不介意自己有孩子的,只要能好好对待儿子,自己就会千百倍的对她好,也会好好经营这份难得的感情。有这样的初衷跟他当年一段失败的婚姻有关,当初,家里由于他从事这种危险的工作,怕失去他而逼婚,希望他传宗接代,结婚后他和妻子有了一个孩子。但王松平时工作很忙,妻子终因难忍孤单而出轨,后来还学会抽烟喝酒。王松为了孩子曾下跪挽回这段感情,但妻子执意不回头,抛下他和儿子远走他乡。经历感情挫折的王松表示参加节目既为了孩子,也为了让自己走出感情阴影,找获到真正的爱情,跟网上所说的炒作完全无关。

回应三:

父亲没有遇难,当年所幸得救

他的身上有很多故事,父亲曾经遭遇矿难,当年经抢救所幸保住性命,可因瓦斯浓度太多,后来存在慢性支气管炎及并发症,生活受到影响,父亲的不幸也成为王松选择救援这个职业的原因之一。网上有传言说,王松父亲当年因事故遇难,正是这样的悲剧激励王松选择救援队员的职业,这纯属误传,老父在听到当年不幸遇难的谣言后也很伤心。对此,王松表示,不想因为自己参加节目使家人的生活受到牵累,不然他会很愧疚。

回应四:

没有带走意中人,有心理准备

节目现场,王松进入男生权利阶段,按照节目规则他可以一直选择为他亮灯的那笛,但他却坚持选择心动女孩闫凤娇,最终被拒绝。对于这样的结果,王松表示自己有心理准备,“那笛是模特,我自己明白是不合适的,我的身高和各方面都不合适,选择闫凤娇是觉得她是很可爱的女孩,她失去过亲人,无法接受心爱的人再次突然离去,所以对于她的拒绝我也很了解。”

结束采访时,王松表示一参加完节目,他就回到四川宜宾继续着他的救援工作,他不想再去理会网上的一些争议,他只想跟参加节目之前一样,过平静的生活。谈到未来的打算,他说,“我会给我孩子很好的教育,我自己读书不多,现在正自学充实自己,准备考中专,之后还会继续深造。”

北京广外医院骨科 医生

王松:

原名:王晓华 为晚年的末代皇帝溥仪诊疗的著名老中医王赫焉之长子。

文革中王老先生受到冲击,造反派声称王老先生三个儿子的名字王晓华、

王晓民、王晓国,隐含怀念 *** 之意,遂改名为:王松

简历:1950年生,1968年上山下乡到山西插队,1971年参军,上学、入党、提干,从部队转业后调北京市广外医院骨科至今。

1976年随部队野战医院深入唐山地震灾区参加抢险救灾。

2008年又参加北京支援灾区医疗队深入汶川地震灾区参加抢险救灾。

王大夫医术精湛、待人热情,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哈尔滨海关关长

哈尔滨海关党组书记、关长:王松 二级关务监督关衔

简历:男,汉族,1958年生于贵州瓮安, *** 党员王松简介,本科学历,二级关务监督。1977年参加工作,2000年从事海关工作。历任贵州省 *** 办公厅副主任、贵阳海关副关长、贵阳海关关长、哈尔滨海关关长。

分管工作:主持哈尔滨海关全面工作,重点联系政治部、缉私局,联系绥芬河、黑河、大庆海关。.

历史人物(清,原名杭)

原名杭,字荫三,号子乔,江苏太仓人。精于音律,善写兰竹,弈棋乃游戏事耳。兰竹由竺乡(徐云来)入门,深得宇扬(顾唐龙)娟秀之态。著有寿竹居琴谱、曲谱、枕流居侍者吟稿、五琴双砚楼题画钞留、子乔随笔、今存吟稿、题画竺。弟焕,字子文,琴画称颉颃。 《现代画史补遗》、《刘湄书画记》、《清朝书画家笔录》

天津作家协会干部

男,1956年生于天津,原籍北京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198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写小说的同时,历任教师、编辑、记者、电视导演等职。1990年由天津市文联调入天津市作协至今。现为天津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食色》、《落风的街》、《欲望如歌》、《欲望都市》、《春天不谈爱情》、《午夜阳光》、《浮·游》、《歌·谣》、《蛾的飞翔》、《动机》以及《从良》等十余部。出版中短篇小说自选集《阳光如烟》,《王松作品集》(四卷)。曾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当代》、《花城》、《钟山》、《大家》、《中国作家》等国内各大文学期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作品700百余万字。其中短篇小说《穷人皮顺子》(发表于《北京文学》1998年第四期)曾荣登1998年“中国当代文学排行榜”,中篇小说《天才罗曼》(发表于《收获》1998年第三期)获1999年全国广播文学奖,中篇小说《红汞》(发表于《收获》2002年第四期)获“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并列入中国小说学会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

短篇小说《雪色花》(发表于《钟山》2003年第六期)列入中国小说学会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血疑》(发表于《人民文学》2004年第八期)列入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双驴记》(发表于《收获》2006年第二期)列入中国小说学会2006年“中国小说排行榜”,并获“《小说选刊》优秀小说奖”。其他小说和散文作品亦多次在国内获各种文学奖项。2004年,获“天津市第二届青年作家创作奖”。同时有大量小说作品被国内外各种文学选刊和选本转载,或改编成其他文艺形式。小说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作品。由中篇小说《欢乐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曾获国际白玉兰电视剧艺术节提名奖之一名。另著有电影评论《共和国不会忘记》,获全国优秀影评奖。喜剧小品剧本《假作真时》,获全国喜剧小品优秀奖。此外创作有大量喜剧小品、相声以及歌词作品,并多次在国内获各种文艺奖项。曾亲自执导数十台、部、集电视文艺晚会和电视轻喜剧等。部分文艺作品被译介到海外。

社科学院少数文学所云南分所副所长

笔名: 雪野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20/04/15

民族: 汉族

福建武平一个农民的儿子,小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师,1938年加入中国 *** ,在福建、广东等地搞革命活动,参加过十二集团军抗日,曾参加粤北大捷,后该集团军 *** 逃离至东江纵队,后奉命返回国统区,先后任广东曲江中学、贵州、四川、广西多所中学任教师,进行革命活动。内战爆发后被疏散至泰国任《曼谷商报》副刊编辑,南洋中学教员,1948年“6·15”被捕,出狱后回云南发动武装斗争,任迤南人民自卫军一支队政委、副司令员等职。先后解放了云南澜澜沧、缅宁(今临沧)等地,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全国解放后,曾任重庆《新华日报》记者、云南文联研究部长,作协云南分会副主席,民间文艺研究会常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神话学会副理事长,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主席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文学所云南分所副所长(无所长)已离休。

著有1、《遥远的边疆》(短篇体,中国青年出版社),2、中篇小说《醒了的山庄》(作家出版社),3、长篇小说《沧江的早晨》,4、长篇小说《布绕克姑娘》(文联出版社),5、长篇小说《鬼门》(内蒙出版社),6、《老游击队员》(短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7、傣族长诗《召树屯》(人民文学出版社),8、长诗《相勐》,9、傣族长诗《十二头魔王》(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0、傣族长诗:《南波冠》(发表于《民间文学》),11、傣族长诗《宛那帕丽》,12、专著《傣族诗歌发展初探》(民间文艺出版社),《傣族佛教与傣族文化》(云南民族出版社),13、报告文学《不屈的民族》(青年出版社)。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1969年出生,医学博士,影像医学教研室副主任,主治医师。2000年7月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介入放射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像技术的开发与临床应用;床医教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阻塞性黄疸的PTCD+支架治疗,子宫肌瘤的栓塞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经皮血管成形术,CT导向下局部肿瘤的消融治疗,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的经皮椎体成形术,鼻出血.咯血及消化道出血等急症的介入治疗。发表论文8篇,参编著作3部,承担省级课题2项。

四川美术学院教师

男 , 重庆 1967 年生,中级职称, 1989 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主要作品:《跃》、《相对无语》、《欢乐》、《理想》、《修铁路的华工》(合作)、《向往》、《青春颂》、《三峡魂》等。

陕西省文联书画院副院长

1965年生,陕西省柞水县人,198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1993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陕西省文联书画院副院长。

艺术成就

1.获奖参展

1988年获长安杯书画大赛优秀奖;

1988年获金龙杯书画大赛优秀奖;

1989年获首届苏东坡杯优秀奖;

1991年《山林晚炊》入选中国中部书画联展;

1991年《山雨初歇》入选陕西省美展;

1996年获陕西省职工书画大赛银奖;

获中国青年国画大展一等奖;

获第二届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金奖;

获中国文联主办的“首届全国扇子艺术大展”优秀奖;

获上海举办的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大展佳作奖;

入选纪念红军长征六十周年书画展;

1997年入选陕西省当代中国画展;

1999年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陕西省作品展;

入选首届全国青年美术艺术书法作品展;

2002年入选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中国美协主办)

2005年入选美术报编撰的《西北五省美术百家》。

2.收藏

1995年二件作品被日本村上美术馆收藏;

1996年一件作品被银川美术馆收藏;

一件作品被矛盾纪念馆收藏;

1997年二件作品被香港石景宜文化艺术馆收藏;

1998年作品《商山幽居》被北京大学收藏;

1998年一件作品被宁夏书画院收藏;

1999年作品被陕西省图书馆收藏;

3.入选大型画册

《全国首届山水画展览作品集》;

《中国扇子艺术精品集》;

《中国画艺术作品大观》;

《全国中原杯书画名家作品选》;

《陕西省中青年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集》;

《中国书画作品邀请展作品集》;

《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

《海峡两岸书画家优秀作品集》;

4.发表

曾先后在《中国书画报》、《文化艺术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民生报》、《杨子晚报》、《美术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幅。

5.艺术成就分别录入

《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书画家》、《陕西美术家》、《中国美术家》、《世界华人艺术家》等辞书。

6.电视媒体介绍

1996年商洛电视台专题介绍王松水墨世界;

2000年西安电视台长安名家展播专题介绍《王松的山水画》。

江汉石油学院教授

男,教授,硕士生导师, *** 党员,1964年7月生,湖北省公安县人。1985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8年晋升副教授;2004年12月晋升教授。1985年7月至2003年4月在原江汉石油学院应用化学系工作,2003年4月至今在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工作。中国石油学会会员,《石油钻探技术》编委。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了《油田化学》、《钻井液与完井液》、《钻井液工艺学》、《油气层保护技术》、《纳米材料》、《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以及优秀 *** 员、模范 *** 员称号。现任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参加工作以来,承担20多项纵、横向科研项目,并承担了两项省部级教研项目,是校级精品课程《油田化学》的项目负责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制定了中国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标准《油气层损害的室内评价 *** 》,出版《井壁稳定的理论与实践》专著1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

主要研究方向:油田化学。

长顺县副县长

王松,男, 苗族,1963年8月23日出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 *** 党员。

主要学习经历

1984年 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1990年 北京经济函授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

200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专业结业

主要工作经历

1984年—1988年 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科员

(其间于1987年 参加省委扶贫工作队赴望谟县参与扶贫工作)

1988年—1991年 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

1991年—1997年 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营业部主任科员、经济师

1997年至今 中华工商时报贵州记者站记者、主任记者、站长(正处级)

2008年3月至今 挂任 *** 长顺县委常委、县人民 *** 副县长(挂职期2年,2年后职务自然解除)。

主要荣誉

2006年被评为 *** 中央统战部优秀 *** 员

2007年被贵阳市委\市 *** 评为”抗凝冻\保民生”先进个人

工作分工:分管文体广播局(新闻出版局)、环保局、科技局,联系科协、工商联和非公有制经济。

http://hi.baidu.com/新闻知识杂志社/ihome/myblog?

新闻知识杂志征稿

·投稿信箱: xwzs001@sohu.com

★多次被选中的全国新闻学核心期刊 ★“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型双核心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社科期刊学术论文统计数据库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新闻院系研究生必读期刊

【期刊简介】

《新闻知识》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由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新闻研究所、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大型新闻学月刊陕西日报社中级职称,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61-1022/G2陕西日报社中级职称;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3629;邮发代号52-188。创刊于1984年7月1日。

本刊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新闻学核心期刊,被列为中国社科期刊学术论文统计数据库核心期刊,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新闻院系列为研究生必读刊物,是我国中文期刊中的“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型双核心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办刊宗旨】

创刊以来,本刊保持在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上的较高品位,融理论性、知识性、新鲜性、实用性于一体,密切关注新闻界的热点和新闻改革的难点问题,及时提供这方面的新经验、新成果,广泛传播新闻知识和新闻工作信息,并一直致力于对新闻理论的研究和对新闻工作人才的培养,努力促进新闻队伍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为提高新闻业务水平而服务。

本刊为新闻专业从业者、新闻理论研究者、业余新闻爱好者、大中专学生及各界爱好新闻的人员提供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传播、新闻经验交流、学术研讨、新闻理论研究成果综述、论文发表的平台。

【主要栏目】

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改革探讨、探索与争鸣、媒体观察、现代传媒建设、 *** 与新闻、采访生活、得奖新闻采写谈、写作研究、业务讲座、成才之路、视听天地、地市县报园地、企业报园地、通讯员之友、知识林、信息窗等30多个栏目。

【稿件要求】

1、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本刊投稿请一律用电子稿件,且采用Word格式。

2、在题目下边写清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在投搞时确定并排好先后次序。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3、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立论新颖、论据充分、书写规范、文字精炼。文章内容不得与现行国家政策和法律相抵触,不涉及政治、意识形态和宗教领域。文稿字数以4000字——5000字符为宜。作者所投稿件(含图表)文责自负。

4、来稿严格按学术论文格式要求,附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 *** 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及出版日期。

5、来稿随附作者详细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单位、职称、职务、主要研究方向。在文章后面留下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包括联系 *** 、手机、通信地址、邮编、邮箱、 *** 等。

6、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攻关项目,请标注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于文章作者姓名、单位下方。

7、本刊因工作量大,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8、为了保障版权和作者的著作权,本刊严厉禁止一稿多投和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9本刊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凡投向本刊的稿件,本刊有删改权,不同意删改的作者请投稿时注明。

10、本刊来稿必复,如采用,将在15天内通知作者。本刊来稿或所约稿件15天内未收到本刊用稿通知或修改通知的可另投他刊。

11、鉴于3600字符以内的文章结构相对不完整,理论深度不够,不能阐述清楚问题,因此对3600字符内的文章本刊恕不受理。

12、本刊所发论文将为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龙源国际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凡投向本刊文稿一经采用即拥有在本刊出版物及相关网站刊登的权利,若有异议,来稿时请予以注明。

13、国内外相关媒体出版物及网站转载本刊文章时请注明文章来源于本刊,并须征得本刊同意。

刊社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新闻知识》杂志社

邮政编码:710054

投稿邮箱:xwzs001@sohu.com

高中生物老师评中级职称可以投稿哪些杂志

朋友你好,很多的,教育教学类的、党报党刊的,很多都可以使用。投稿时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网站或者其他媒体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更好投当地的报刊、 *** 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 *** 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之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