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防暑降温费是怎么规定的?

规定如下: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防暑降温费是指企业发放的用于给员工抵御酷暑的高温补贴。企业为员工下发的降暑饮料并不能充抵高温补贴。按照规定,劳动者在室外露天作业应按每月60元的标准领取高温补贴。同时,企业以现金或实物发放防暑降温费等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更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

劳动保障部门表示,高温下工作应发放高温补贴。高温补贴不得列入更低工资中。按照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的相关规定,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企业应依据劳动合同中签订的内容,视工种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向职工发放高温补贴。

扩展资料: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1、日更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更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更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更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用人单位应当落实以下高温作业劳动保护措施:

1、优先采用有利于控制高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或者消除高温危害。对于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消除的高温危害,应当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使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2、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保证其设计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高温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高温日常监测,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4、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高温危害作业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5、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防暑降温费

[陕西省]陕西省降温费与职称有关吗,陕西降温费发放范围和标准

陕西省降温费发放标准2022

【法律分析】:陕西省降温费发放标准为:在6月15日至9月15日,陕北地区6月15日至8月15日针对室外作业人员每天发放不低于15元的防暑降温费,其他人员每天发放10元防暑降温费。6-9月对室外高温作业人员发放25元每天的高温津贴。

【法律依据】:《陕西省人社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夏季防暑降温费和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之一条 防暑降温费(一)执行范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岗工作人员。(二)发放标准:从事室外作业人员每人每天15元,其他人员每人每天10元。(三)发放时间:每年 6月15日至9月15日,其中陕北地区执行时间为6月15日至8月15日。(四)经费开支渠道: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防暑降温费按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在部门预算中列支;企业的防暑降温费在成本费用中列支。(五)调整后的防暑降温费标准从2015年6月15日起执行。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教师取暖费按照职称发放,老师吐槽职称低更抗冷,你认为这样合理吗?

行业外的人也许很难理解为何老师对职称的关注度这样高。为了评聘职称,不少老师夜以继日地准备材料,发表论文,只不过,学校的中高级职称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所以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

教师对职称的执著是因为职称是直接和老师的工资待遇挂钩的。比如中小学高级职称更低对应的是七级岗位,岗位工资2700元左右,而中小学一级职称对应更低的则是十级岗位,岗位工资只有2000左右。相差这一个级别,仅仅岗位工资就相差700元左右。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除了岗位工资之外,老师们的绩效工资,年终奖等等福利待遇也是按照职称来发放的。以年终奖为例,如果平均是一万的话,那么高级职称可能会比初级职称多三四千。

对公务员和一些事业单位人员而言,还有两项小福利,虽然钱不多,但是也是体现对对职工的关爱,那就是夏天的降温费和冬天的取暖费。让老师们难以理解的是,有些学校连降温费和取暖费也是按照职称来发放的,所以有老师吐槽:难道高职称的老师冬天比较怕冷,而职称低的老师就比较抗冷?

老师工资按照职称发放,绩效工资按照职称发放,甚至年终奖也按照职称发放,虽然也有人吐槽,但是想想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高职称说明工作年限比较长,工作能力比较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优劳优得的原则,工资发放总要有个依据。但是取暖费按照职称发放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职称比较低的老师收入本来就比较低,如果连取暖费,降温费这样的普惠性的福利待遇都要按照职称分处等级发放,无疑会加大收入差距,而且也不太合理。

我们县区也是有取暖费和降温费的,钱比较少,降温费也就是两百多元,取暖费也就三四百块钱。这两项钱是不按职称发放的,而是按照人头发放,不管是刚入职的员级职工,还是评上高级的老师,降温费和取暖费都是一样的。

跟工作相关的待遇可以按照支职称发放,比如绩效,年终奖等,但是有些福利待遇是普惠性的,比如刚刚说到的取暖和降温费,还有中餐补助,我们规定是每个人每天8元(工作日),就不能说高级老师就补助十块,初级老师就补助五块,这样就有点不人性化了。

因为我们是边远山区,所以是有边远补助的,这项补助也是按照人头发放,和职称无关,边远补助每个老师每个月500元,一年6000元,刚分配的老师和工作几十年的老师没有区别,毕竟大家都在山区工作,通勤和付出也是一样。

工资和福利待遇的发放关系到老师的切身利益,所以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能一刀切,有些待遇是应该按照职称发放的,有些待遇按照职称发放就有点不合理,甚至让人觉得可笑。